
進入8月中下旬,陜化公司2#鍋爐停爐接受檢測,需要在9×9米的爐膛內搭拆一座37米高的腳手架。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始前,公司緊急租賃各種長度架管950根,接頭260個,直接送到2#鍋爐施工現場,解決現有物資嚴重不足的局面,為搭架創造先決條件。
這次“爐膛”大戰,參戰員工上下一心,后勤保障樣樣跟上,24小時不停歇。從21日開始,兩天半的時間硬生生用鋼管架板在爐膛里編織出了一個“天羅地網”,創造出了一個奇跡,以前外協僅搭架的時間最快也得五六天。在經過一天多的檢測和更換水冷壁管后,又馬不停蹄地拆除,堪稱一場“搭架馬拉松”。
昏暗的爐膛內,余熱未盡,光線昏暗,頭抬上去不一會就被落下的灰瞇住了眼睛,站在架板上稍微一震動就是一層灰,口罩每天更換,大家戲稱“吃灰大隊”。物料全部由人力進出,越往上難度越大,為了安全每層必須有一個人接力,幾十噸的鋼管和架板一層一層地往上遞,耗費了大部分人力。維修綜合班班長唐百勝是一個綜合能力很強的老黨員,他把所有的人力按技術、勞力分組排好,把戰斗力和創造力發揮到極致。所有的架子工沖在最前面,其余的人負責物料運輸,他綁著安全帶來回指揮,叮囑安全,盡管不停地補水,嗓子早已不聽使喚,每天在直徑45公分的人孔里來回十幾趟,練就了一身“縮骨神功”。
年輕的汽修工梁騫和張家豪在人孔出接物料,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兩個小伙子自進汽運班從來沒有進過生產區,這次一來就接了個“大活”,在幾十米高的鍋爐下,頭頂上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鋼架樓梯,心里不免有些發怵,可看到師傅們都毫無懼色地爬上爬下,留著他們在人孔處安全位置,兩個“小鮮肉”放心地干了起來,不一會汗就順著額頭和后腦勺往下流,浸濕了后背。
司機常龍一年前剛動了心臟手術,也在二樓平臺上轉運鋼管,時不時地還要執行出車任務。機加班幾名老鉗工干起了“小工”的工作,毫無怨言。天氣雖然見涼,可“秋老虎”和爐膛內的悶熱依然在考驗著大家,所有的人都是用必勝的信念堅守在戰場,用一片赤誠散發著這團別樣的火熱。(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