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讓輪崗真正有效,氣化中心建立了一套周總結、月復盤、季考核嚴謹的評估和保障體系。員工在輪崗期間的表現,例如任務完成情況、技術方案的反饋效果、檢修落實結果等,都會有專人仔細檢查評估。更重要的是,這套評估結果直接關系到員工晉升和績效獎勵,輪崗表現優秀的人,在晉升技術職務和績效激勵方面會更有優勢。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激勵,讓員工從“要我去輪崗”變成了“我想去輪崗提升自己”。 在氣化中心集控室明亮的操作屏幕前,王班長的身份正經歷一次重要的角色轉變。他專注地盯著703工段的工藝流程圖,手指在鍵盤上操作。此刻,他的任務不再是日常調度,而是為系統優化制定新方案。旁邊的張班長也一樣,他正同時盯著702和704兩個工段的監控畫面,忙著制定安全預案和檢修計劃。 王班長從管理全局的班長崗位,轉做703工段的技術責任人,班長時積累的現場指揮經驗讓他在技術方案的制定和改進中游刃有余;張班長需要同時負責702和704兩個關鍵工段,管理視野和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這兩位班長的身份轉變,正是氣化中心精心打造的“中控主操—班長—技術員”三維輪崗機制落地的鮮活注腳。這一機制的核心在于打破單一崗位的技能壁壘——讓操作精英深入管理決策核心,讓生產指揮官直面技術優化瓶頸,讓技術骨干重新扎根實操場景。 推行輪崗機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幾個優秀的技術員。它更深層次的目的是要打造一支能力更全面的骨干隊伍,將一線經驗與管理銜接、實操經驗與技術改進接續兩個關鍵問題。通過這一機制,員工既能精準處理現場操作,也能參與技改項目;既懂班組安全管理,也能為整個中心的應急處理流程提供有價值的建議。這種“精操作、通管理、善技改”的綜合能力,恰恰是智能化工廠最需要的人才素質。正如一位經歷過輪崗的主操所說:“以前只關心自己那塊地方,輪崗后看懂了整個工藝流程的關聯性,解決老問題也有了新思路。” 氣化中心的輪崗實踐如一塊拼圖,打通了人才從操作到管理再到技術的縱向發展通道,同時促進了不同崗位間的橫向交流融合,為公司培養出一批既懂一線生產、能守護裝置安穩運行,又能思考技術改進、推動工藝升級的核心骨干隊伍,助力陜化公司持續提升生產效率與核心競爭力。(氣化中心 劉麗文)